礼县简介

中文名称

礼县

外文名称

Lixian County

别名

李店、秦皇故里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甘肃省陇南市

下辖地区

城关镇、盐官镇等22镇7个乡

政府驻地

城关镇

电话区号

0939

邮政区码

742200

地理位置

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

面积

4299.92平方公里

人口

53.6817万人(2017年)

方言

中原官话秦陇片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祁山武侯祠、秦西垂陵园

火车站

盐官站(论证中)

车牌代码

甘K

代表文化

秦文化

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山区,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东邻天水、西和,西接宕昌、岷县,南连武都,北与武山、甘谷接壤。全县总面积4299.92平方公里,共辖2镇34个乡,总人口10.35万户,50.13万人。礼县深居内陆,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海拔最高3312米,最低1080米,平均气温9.9℃,年均降雨量488.2毫米,全年日照1968.1小时,无霜期183天。礼县 - 基本情况礼县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不仅是先秦文化的发祥地,而且是黄河仰韶文化和长江巴蜀文化的交汇点,更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在这片古老神奇而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既有先秦十二公扬鞭跃马,驰骋千里,瞰视中原,横扫六国,完成霸业的遗址,也有诸葛亮六出祁山,挥师北上,屯兵伐魏,鞠躬尽瘁,光复汉室的足迹,并且还是东汉词赋家赵壹、五代诗人王仁裕、元代重臣赵世延、明礼部尚书蒙克新的故里。在6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时不闪耀着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斑谰光彩。礼县礼县全县辖2镇34乡,向积4299.92平人公里,总人日50.33万人。本要产小麦、玉米、洋芋、大豆等粮食作物和苹果、花椒、核挑等经济林果,是全国32个优质水果基地县之一。境内有各种药用动植物5 3 4种,素有“陇南药乡”之称,被誉为“五朵金花”的大黄、红芪、当归、党参、半夏等中药材远近闻名,尤其是“双鹿牌”大黄远销海内外,年出口量约占全国的一半,海外称“中国铨黄”。全县有森林面积75.9万亩,大然草场144.4万由,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历史悠久的盐官骡马市场闻名西北。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西南部有铅、锌、铜、金、冰洲石等IO多种矿藏,其中黄金藏量最为丰富,现已探明储量27.8吨,远景储量在100吨以上;境内河流、地下水资批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县城距陇海线天水火车站98公军,距洛门火车站83公里,公路状况良好,通讯设施完善,各种电信服务齐全。礼县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旅游业独具特色。明成化九年始置礼县,殷末,周时是秦人的发祥地;先秦文化的重要发掘,将以无穷的魁力吸引众多游人访古寻幽。礼县 - 行政区划礼县礼县辖4个镇、24个乡、1个民族乡:城关镇、盐官镇、石桥镇、白河镇、宽川乡、永兴乡、祁山乡、马河乡、红河乡、永坪乡、固城乡、崖城乡、罗坝乡、湫山乡、洮坪乡、上坪乡、江口乡、雷王乡、龙林乡、中坝乡、白关堡回族乡、沙金乡、桥头乡、草坪乡、雷坝乡、王坝乡、肖良乡、三峪乡、滩坪乡。礼县 - 历史沿革石桥乡高寺头仰韶文化遗址,1964年出土了人首器形盖,1986年又出土了石、陶、骨器多件,经测定系距今5000多年前氏族公社时期用物。夏商时期,地属雍州。大禹“蟠冢导漾”,导的就是流经礼县的西汉水。周朝时期,周孝王“邑非子于秦”之前,秦人的发祥地西垂(西犬丘)就在县东北的永兴一带(近年发现的秦公墓为证)。“非子邑秦”后,虽然秦都邑短时间的迁到了今清水县境内的秦亭,但很快秦庄公又将都邑迂回西垂,“居其故西犬丘”。中经襄公,直至文公时秦都才由西垂迁到湃渭之会。秦昭襄王时陇西郡,辖礼县一部分地域。秦朝时,地域东北部属陇西郡西县,西南部仍为氐羌人所居,尚未置郡县。西汉时,地域东北部属凉州刺史部陇西郡西县,西南部属益州刺史部武都郡、嘉陵道和陇西郡羌道,王莽改西县为西治。东汉时,东北部属凉州刺史部汉阳郡西县,西南部属武都郡武都县及羌道。礼县三国时,东北部属秦州汉阳郡西县隶于魏,西南部属武都郡武都县隶于蜀。晋时,东北部属秦州天水郡始昌县(晋改西县曰始昌),西南部属武都郡武都县,仇池国(296—322)时期,全部地域属仇池国。前赵(304—329)、后赵(319—351)、前凉(314—376)、前秦(351—394)、后秦(384—417)时期,这几个地方割据政权或全部或部分,或较长时间或短暂地占据过本县地域,在此期间,东北部均称天水郡始昌县,西南部均称仇池郡。前凉时曾在东北部置西城校尉。西秦(385—431)时,东北部属秦州汉阳郡阳廉县,西南部分属仇池郡及白马郡。北魏时,红河、盐宫一带分属秦州汉阳郡的阳廉、黄瓜二县,永兴、平泉一带分属南秦州天水郡的水南、平泉、平原三县,城关地区属南秦州。汉阳郡的兰仓、谷泉二县,江口以下地区分属南秦州仇池郡的阶陵、仓泉二县。西魏时,盐官以东地区仍属秦州天水郡阳廉、黄瓜二县,永兴、城关地区分属成州汉阳郡的水南、汉阳二县,西南部地区分属成州潭水郡的潭水、甘若、武定、相山四县及成州仇池郡的阶陵、仓泉二县。北周时,盐官以东属黄瓜县(阳廉省),永兴、城关地区属成州仇池郡汉阳县,西南部地区属成州仇池郡的潭水、上禄二县。唐时,东北部先属山南西道成州的汉源、长道二县,后属陇右道秦州长道县,西南部分属陇右道成州上禄县及宕州良恭县。盐官城曾为党项马邑州治所,隶于秦州都督府。五代的岐、唐、晋、周时,东北部属陇右道秦州天雄、雄武节度使所辖的长道县,西南部没于吐蕃。五代汉时全县地域没于吐蕃。北宋时,东北部属长道县,西南部属大潭县,两县先属秦凤路之秦州,后改属岷州。南宋时,仍为长道、大潭两县地,但改属利州西路的西和州所辖,盐官以东地域属天水军(州级建制,治所在今天水镇)辖治。元朝时,东北部的长道县地域并人西和州,而于今城关镇别置“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元帅府”,下辖“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上千户所”及“礼店、文州蒙古军民奥鲁干户所”;“元帅府”负责西和州、武阶、文州地区的军民安全,“上千户所”则仅统摄今城关及西南部地域的军民。明初承元制,洪武四年(1371)礼县置“礼店守御千户所”,隶岷州卫,属陕西都司,洪武十五年(1382)改隶秦州卫,属仍旧。成化九年(1472)割秦州19里置礼县,属巩昌府所领的秦州管辖,原“千户所”与县并存不废。清朝时,顺治十六年(1659)裁撤卫所十百户,将巩昌卫、文县所、西固所归并礼县统辖,属巩昌府。雍正六年(1727)改属秦州。中华民国时,民国2年(1913)袁世凯令各州府改道,礼县属陇南道,旋改渭川道。民国16年(1927)道废,县直属于省。民国25年(1936)蒋介石令甘肃全省设七个行政专员公署,礼县属第四区(天水)专署领辖。1949年8月17日礼县解放,隶武都专区,1955年10月划归天水专区,1985年7月又划归陇南地区。礼县 - 特色产业初夏的兰仓大地,果菜飘香,丰收在望。特别走进一座座日光温室、塑料拱棚,满枝桃杏红黄透亮,畦畦蔬菜碧绿青翠,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诱人景象。今年初,我县提出以日光温室为龙头、拱棚蔬菜为基础,扩大面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单棚生产效益的发展思路。并采取切实措施,对日光温室大棚进行投资治理,使全县日光温室达到652座326.5亩。在温室果树生产上进行了试验示范,引进山东荣农葡萄新品种进行定植,成活、长势良好,有望明年挂果;对以往引进的毛桃、雪桃进行了更新,推广中油5号、99—1等新品种,采用由大树生产向矮化密植型一边倒栽培技术,共发展棚栽油桃和杏60多棚30亩。盛果期的30棚桃杏已抢售一空,平均单棚产量1000公斤,最高批发价16元/公斤,最低9元/公斤,棚均收入达到1万元。全县温室油桃总产量达到了3万公斤,实现收入15万多元。在温室蔬菜生产上,主要引进发展韩国宝利八号、韩箭等系列黄瓜新品种和法国、碧玉、碧浪、纤手等系列西葫芦新品种蔬菜120棚,采取暗沟灌水、全膜覆盖、黄板诱杀成虫、配套沼气池、浇施腐熟肥料、使用残效期短的农药等方式,达到了无公害生产标准,保障了消费者的安全,全面提高了温室生产效益。按当前长势,预计今年温室蔬菜平均单棚收入最高能达1.5万元,最底0.5万元,平均收入0.65万元/棚,亩收入1.3万元。全县温室蔬菜总产量(以黄瓜为对照)将达到19.5万公斤,总产值将达到23.4万元。在拱棚蔬菜生产上,我县充分利用“下四区”的“光、热、水”资源优势、扩展新区域,实施了三茬育苗移栽技术,即:第一茬冬播洋芋套种水萝卜或甘蓝,第二茬栽培瓜果、茄果类果菜,第三茬栽培芹菜、白菜为主的叶菜类蔬菜。结合今年科技扶贫项目的实施,县上为农民统一采购了竹板、棚膜、温度计等,还从山东寿光聘请了技术员、引进了新品种种子,在建棚育苗和移栽等方面由县技术员蹲点具体指导,在肖良、雷坝、白河等7乡镇推广塑料拱棚500座,在汉阳农场新建塑钢拱棚20座。使全县蔬菜拱棚迅速达到2.3万座7000亩,较上年增长1500亩。目前,全县设施果蔬菜生产总面积已达1.2万亩,菜农90%的收入都来自果菜产业,大家真正尝到了果菜生产带来的甜头,果菜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礼县 - 历史文化礼县礼县历史久远,文脉深厚。祁山、铁笼山等地的农民,在耕地中常翻出陶片、“龙骨”、瓦当、箭矢等东西,人们熟知《三国演义》中孔明六出祁山、姜维大战铁笼山的故事,对此便习以为常,并不介意。1917年,在礼县红河乡的王家东台,出土了数十件青铜器,农民把它们当作破铁烂铜卖给古董商人,两年后流入兰州商肆,其中一件置厨中盛残浆,幸亏甘肃督军张广安尚能识货,重金收藏,直到1923年在北平被王国维见到并为之作跋,才真相大白,原来它就是现藏北京国家博物馆的国宝“秦公簋”。此后为秦公簋作考证的,除了当地学者天水冯国瑞外,还包括了罗振玉、马叙伦、郭沫若、容庚、商承祚等著名学者。1947年,著名古人类学家、考古学家裴文中来礼县考察,在盐关乡新集村和石桥乡高寺头,先后发现仰韶文化和齐家窑文化遗址多处,并有后来发掘的秦安大地湾文化遗存的显示。从1987年开始,由于不法文物贩子的介入,礼县城东13公里的大堡子山的盗掘活动越来越猖獗,规模也越来越大,所获文物大量流失海外。比如,1994年6月,在美国纽约出现的一对秦公壶;1994年11月,在法国巴黎出现的一批金器,计顾首金虎2件,鸟形金饰片8件,重环纹鳞片形金饰片26件,窃曲纹梯形金饰片2件,窃曲纹形金饰片2件,简化窃曲纹圭形金饰片2件。还有在日本出现的秦编钟。这些珍贵文物,据香港古董商透露,均为礼县出土。甘肃省文物考古所对大堡子山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果发现大大小小各种墓葬200多座,最有代表性的,是在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为140米墓葬区内,清理出3座大型墓葬,按编号,1号墓为曲尺形,长37米,深7米。2号墓为中字形,长87米,深11米。3号墓为目字形,长110米,宽10米,深9米。墓室面积以2号墓为最大,长12米,宽、深各11米,并有大型车马坑。尽管发现盗洞多处,但仍出土玉器、金器、青铜器等各种随葬品1000余件,有的青铜器上铸有“秦公作铸用鼎”,“秦公作宝用簋”,“秦公作和钟”等铭文。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据《史记》等史书记载,秦人总是同“西山”、“西垂”、“犬丘”、“西犬丘”等地名联系在一起,秦人在这里繁衍生息,驰马逞强,后来从西东移,可以说经历了“三部曲”:先是为周孝王养马有功,被收为附庸“赐姓嬴”,接着因征伐反叛周室西戎获胜,被赐为西垂大夫;最后因护送周平王东迁而受宠,得以封侯。秦人东迁,最初驻足于(氵千千)渭之间,即今陕西宝鸡境内,后封于梁山,即今陕西韩城一带。秦人东迁后,利用其政治、经济上的优越条件,迅速壮大起来,与其他诸侯一起参与逐鹿中原的七雄争霸,并最终问鼎中原,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能够证实这一时期秦人历史活动的,是已探明的3座秦人陵园,即雍城陵园、芷阳陵园和始皇陵园,均在陕西境内。那么,秦人最早的陵园,即史书上所载的西垂陵园,它在什么地方呢?这是长期困扰历史学家的一个千古之谜。礼县礼县大堡子山墓葬的发掘,可以破解这一千古之谜:其一,出土的青铜器上,无论鼎还是钟,都铸有“秦公”字样,这明确无误地告诉人们,这不是一般秦人的墓葬,而是秦人最高统治者的墓葬。其二,与此相联系和相适应的是,墓葬的规模宏大,陪葬丰厚,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其三,墓葬都是坐西向东,墓主都是头西脚东,这跟雍城陵园、芷阳陵园、始皇陵园的建制完全一样。其四,大堡子山位于西汉水和永坪河的交汇处,从侧面看,酷似乌龟形,这种“两河夹一山”的风水取向和象征长寿的山形选择,也完全符合秦人的文化传统。总之,一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据此初步断定,礼县大堡子山的秦公墓,就是被历史尘封2000多年的秦人第一陵园———西垂陵园。新华社于2002年9月2日正式发布消息:“秦始皇第一祖陵惊现甘肃礼县。”礼县秦人第一陵园确定后,另一谜团也便迎刃而解,即历史上所谓“西垂”、“犬丘”、“西犬丘”究竟在哪里?答曰:大部分在礼县境内。具体说,是西汉水从东边发源地到西边永坪河以北,以祁山为主脉的广大三角形地带,那里是岷山山系同秦岭山系相接处的缓冲地带,山势平缓,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属草原与草原植被带下的黑赤土壤,适宜于放牧。在它以南,就是《水经注》所说“嶓冢导漾”的西汉水,发源于天水境内的嶓冢山(今齐寿山),旋即流入礼县,它从东边罗堡到西边永坪峡,长约30多公里的河谷地带,是礼县境内最大最肥沃的河谷平原,当地人称作“盐关川”,适宜于耕种。而位于这一河谷平原中心的盐关,盛产井盐。唐乾元2年(公元759年),自秦州(甘肃天水)南下入川的诗人杜甫途经盐关,作诗《盐井》,描写当时煮盐和贸易的景象,历史上就是商贾云集的大镇,又以骡马集市而驰名。可见,秦人最早在这一地区养马,建邑,筑陵;后来诸葛亮北上伐魏,在这里建立大本营,都不是没有原由的,而是充分考虑和利用了这里的山脉河流,地质土壤,水文气象等方面的优越条件。这一正确的选择,无疑使这里成了秦人的嘉天福地,秦人尔后发展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到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礼县是秦的真正发祥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统一大业的皇帝,最早是从礼县孕育出来的。

载体资源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产业扶持政策
  • 企业投资政策
  • 土地厂房政策
  • 其他相关咨询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