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县简介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地处东经104°58′至105°31′,北纬34°31′至35°03′之间,东邻秦安县、麦积区,南接秦州区、礼县,西与武山县接壤,北与通渭县相连。全县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49公里,总面积1572.6平方公里。全县辖5镇10乡,405个村委,2210个村民小组,6个社区,97个居民小组,城乡共15.2万户,总人口61.2万人。甘谷县 - 基本情况甘谷县甘谷县历史悠久,于公元前688年置县,讫今已有2695年的历史,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清初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等名人先贤的生息之地。县内文物古迹众多,仅新石器时期的文物古迹就有11处,古墓葬18处,国家一级珍贵文物人面鲵鱼瓶、唐三彩凤首壶图案分别搬上邮票烟标。遐尔闻名的大像山石窟位于县城西2.5公里处,始建于北魏时期的石胎泥塑大佛高23.3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此外,华盖寺石窟、天门山、蔡家寺、姜维墓、巩建丰纪念馆、尖山寺森林公园等,已成为新的旅游景点。全县耕地面积88.23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冬小麦、洋芋、高梁、玉米、黄豆、糜谷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药材、瓜类、蔬菜、水果、花椒、辣椒等。其中甘谷辣椒独具特色,素以肉厚色艳味香著称,深得消费者青睐,已远销全国各地及韩国、美国和东南亚各国。甘谷白条党参、红富士苹果久负盛名,远销东南沿海及世界各地。以“燕家韭菜”、“雒家蒜苗”等为代表的无公害精细蔬菜畅销全国。月季花品种繁多,品质优良,继“99年昆明世博会”获1金6银7铜14枚奖牌后,又在全国第五届花卉博览会上获得6枚奖牌,甘谷已成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畜牧业以牛、驴、马、猪、羊、鸡的饲养为主,广袤的天然次生林和草地,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优质的自然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已逐渐由自产自用转变为农民从事商品生产、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良种化和规模养殖有了很大发展,涌现出了以丰裕养殖公司为龙头的一大批规模养殖村和规模养殖公司,肉、蛋、奶产品远销周边省市。第二产业以发电、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龙头企业有大唐甘谷发电厂、甘谷祁连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甘谷县大漠行麻编鞋业有限公司、甘肃新恒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祁连山佑安制动有限公司等,产品种类丰富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建筑业整体实力雄厚,资质较高,年输转劳务10万人(次),效益显著。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花岗岩、磷矿、赤铁矿等二十多种,丰富的石灰石为甘谷县水泥工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大量原料,渭水峪高品位的花岗岩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早已开发利用。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甘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二OO七年,全县生产总值为20.6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88元,财政收入779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5.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9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4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1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41亿元,城乡居民存款余额16.5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12亿元。甘谷山川秀美,历史悠久,崇文尚武,重教兴学,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为全国县制肇始地,有“华夏第一县”之称。先后荣获全国武术之乡、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县、全国劳务基地县、全国辣椒之乡、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开心果中国繁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大唐甘谷发电厂的投产运营、75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项目的实施以及天定高速公路(甘谷段)的开工建设,必将对甘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前方风景如画,未来岁月如歌。热情友好的甘谷人民热忱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前来甘谷观光旅游,投资兴业。[1]甘谷县 - 行政区划甘谷县地图甘谷县辖5镇10乡(大像山镇、磐安镇、新兴镇、安远镇、六峰镇、金山乡、八里湾乡、西坪乡、大庄乡、大石乡、礼辛乡、谢家湾乡、武家河乡、古坡乡、白家湾乡),405个村委会,2210个村民小组,共1477个自然村,6个社区居委,97个居民小组。城乡共13.66万户,总人口60.78万人,属国家级贫困县。甘谷县 - 历史沿革甘谷县——大像山秦置冀县,唐改伏羌县,有甘谷城,金因置甘谷县。元代废县,1928年复置。2000年,甘谷县辖3个镇、17个乡:城关镇、磐安镇、新兴镇、大庄乡、礼辛乡、大石乡、安远乡、西坪乡、谢家湾乡、康家滩乡、八里湾乡、金山乡、十里铺乡、渭阳乡、六峰乡、金坪乡、金川乡、武家河乡、白家湾乡、古坡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5337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关镇57838新兴镇52967磐安镇52162六峰乡27198渭阳乡35873十里铺乡23750金山乡39523八里湾乡30053西坪乡16857大庄乡17370安远乡34590大石乡29235礼辛乡19565康家滩乡18987谢家湾乡22993金川乡17304武家河乡15303古坡乡9785自家湾乡20955金坪乡11069甘谷县 - 基础设施甘谷县县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服务功能逐渐增强,通信网络覆盖全县,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商贸流通自古以来比较发达。自唐代起,甘谷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旅重镇,宋有“茶马大市”之名,明享“商旅之家”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商贸流通异常活跃,以冀城大商场为中心的各类集贸商场共44处。大型购物超市有三保时代购物广场、万家福购物广场、华东超市、金胜电力超市等,群众购物十分方便。甘谷为陇上久负盛名的文风之地,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99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4所,农职业技术学校3所,教职工5634人,在校学生13811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二00七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1629人,上线人数和上线率连续八年名列全市第一。全县现有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卫生机构22个,卫生技术人员611人,病床547余张;村级医疗点608个,医疗人员670人,医疗设施完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较高。甘谷县 - 地理交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像山大佛甘谷属黄土高原地区,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县,境内长度41.6公里。南部山区为秦岭山脉西延,北部山区为六盘山余脉,境内梁、峁、沟、壑起伏纵横,湾、坪、川、滩交错如棋。渭河两岸为冲积小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溉便利,宜于种植,是全县主要农业经济区,也是全县工商服务业集中地,素有“金腰带”之称。全县平均海拔1972米,最低1228米(六峰镇觉皇寺村东),最高2716米(古坡乡大条梁),相对高差1488米。甘谷县地处大陆腹地,属东亚季风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干夏湿,光照充足,雨量偏少,夏热无酷暑,冬冷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1.5℃,其中最高(7月)月均气温25.4℃,最低(1月)月均气温-1.1℃。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分布极不均匀,一般一至三月雨量偏少,七至九月雨水较多。全年日照2350小时左右,日照率约50%,无霜期190天左右。甘谷交通十分便利,渭河北有陇海铁路东西延伸,境内有两个车站,路长37公里;渭河南有316国道(福州至兰州)过境,境内路长40公里。以316国道、秦甘、麦甘、通甘四条交通大动脉为主线,县、乡、村公路交错纵横,把甘谷和外地、城镇和乡村紧紧联系在一起,天定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竣工将为甘谷经济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交通条件。甘谷县 - 农业发展甘谷县甘谷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全县辖5镇10乡405个村委,2213个村民小组,6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28万人。境内山多川少,气候干燥,年平均降雨量451.3毫米,海拔在1230—2716米之间,无霜期187天。全县有耕地面积88.8万亩,人均1.62亩,其中水平梯田72.8万亩。林业用地95.48万亩,其中有林地45.48万亩,疏林地16.51万亩,灌木林地20.21万亩,木成林造林地8.28万亩,宜林地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7万亩,保灌面积7万亩。境内共有自流灌渠63条,其中万亩以上的灌渠4条,千亩以上万亩以下灌渠9条,保障甘谷渭河川道区l0万亩耕地灌溉的通广、渭济两大灌区,先后对干渠进行了改扩建,新建了引水渠首工程。全县有塘坝25座,提灌288处,机井23眼;人饮工程27914处,其中水窖27097眼,集雨节灌工程48971眼,发展补灌l3.5万亩;扩大喷灌、微灌、管灌、防渗灌面7.2万亩。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全县以渭河州道区为主的蔬菜面积达到12.44万亩,其中设施蔬菜4.8万亩,已建成韭菜、大葱、蒜苗、大白菜、辣椒、萝等一批区域性基地;以苹果为主的鲜果面积10.9万亩,以花椒为主的干果面积4.6万亩;全县畜禽饲养量达到156万头(只、匹),规模养殖户13260户,饲养量58万头(只、匹),养殖小区7个,家庭饲养场72个,规模养殖专业村70个。建筑劳务业相对发达,年输转劳务13.2万人,收入4.4亿元。[2]甘谷县 - 文化事业全县共有民间文化艺术协会组织16个,640人,业余文艺骨干1200多名,村级文化室管理人员128人,文化产业经营单位从业人员392人,民间艺人160多名,其中获甘肃省民间艺术职称中级以上3名。全县现有公益性公共文化设施5处,总面积4100平方米,其中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剧院、电影院等公益性文化设施4处,2600平方米;城区文化活动广场2处,20000多平方米;农村文化服务设施共15处,平均210平方米,其中乡镇文化活动中心2个,设施面积320平方米;13个乡镇文化站,设施总面积780平方米;村级文化室128个,设施平均面积31.5平方米。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我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事业发展全局,充分利用甘谷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从基本设施、基本队伍、基本活动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将其纳入小康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为全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包括机关文化、校园文化、乡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在内的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年均举办民间歌舞、文艺晚会、秧歌社火、艺术展演等各项活动11次;制定了甘谷县文艺创作规划,累计创作戏曲、小品、歌舞、书画、文学、摄影及民间艺术作品80多件(幅);县秦剧团年均演出360多场(次),年均发表文化艺术作品20件(幅);年均举办民间民俗展演活动6次,其中市级以上民间民俗展演活动2次,累计发表民间艺术作品400多件(次);年均举办展览5场(次),演出7台(次),组织民间演出2场(次);年均进行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活动12次,义务书画600多件(幅),义务演出8台(次);目前共有文化产业经营户150多家,经营总额达到450多万元。从全县文化事业发展的实际来看,我们在文化艺术创作、社会文化活动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繁 荣发展及文化市场管理、基层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我们还存在着诸如:基础设施简陋陈旧、阵地活动相对缺乏、公益性文化娱乐设施欠账较大、艺术创作的作品总量和获奖率相对较低、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全县社会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从抓队伍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文化业务素质入手,抓主抓重,在继承和发扬甘谷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城乡公益性文化设施和乡镇文化站、室等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有效保护民间民俗文化艺术遗产,应用抓尖子带一般、抓城区带乡村的方法,在不断丰富社会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基础上,促进对外文化交流,让甘谷社会文化真正发挥促进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和甘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

中文名称

甘谷县

外文名称

GanGuXian

别名

冀县,伏羌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甘肃天水

下辖地区

13镇2乡

政府驻地

大像山镇

电话区号

0938

查看更多信息

获取投资政策
一键获取
来自选哪儿数据中心
资讯中心
招商机构
产业园区
政府机构
载体资源
投资咨询

投资反馈

咨询热线:400-168-6016

留言咨询

姓名

手机号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产业扶持政策
  • 企业投资政策
  • 土地厂房政策
  • 其他相关咨询
  • 关闭

    扫码快速认领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扫码快速加入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扫码快速加入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扫码快速认领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